“決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之中。” 這可是 “人工智能之父” 西蒙留下的至理名言。在如今工業數智化的浪潮里,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的興衰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它。當下,工業數智化行業正站在從工具革命邁向決策革命的關鍵轉折點,這里面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工業數智化行業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工具革命時代企業和決策革命時代企業。工具革命時代的企業專注于打造工具,目標是達成特定結果,像自動化企業、工業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等都屬于這一類。而決策革命時代的企業,主要致力于實現企業的智能化決策,把各類資源整合起來,以智能體為核心構建業務模式,比如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算力、芯片等智能體服務商。
然而,現在行業的狀況不容樂觀。一方面,工具革命時代的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很多工業軟件開發商、自動化企業和系統集成商紛紛陷入虧損,就連用友、金蝶這樣的頭部服務商也未能幸免。另一方面,決策革命時代的企業在市場落地方面困難重重,投入產出比很低,大量大模型企業倒閉,商業模式不清晰,發展路徑也不明確。在這種新舊交替、青黃不接的局面下,如何實現從工具革命到決策革命的平穩過渡,成了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工具革命基本完成了數字化的任務。從早期的工業自動化,到以 ERP 為核心的工業軟件部署,再到 “工業互聯網平臺 + APP” 這種新型工業數字化模式,工具革命為智能化時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 AI 的飛速發展和大模型的出現,工業企業看到了實現全面智能化的希望,都希望打造出 “工業智能體” 來代替人類處理復雜的工業工作。
不過,這種技術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催生了邏輯冒險主義,讓科技市場出現泡沫化。有些企業盲目跟風,一頭扎進新興行業,導致公司估值和股票虛高。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工業企業數智化的發展需要穩健務實,要從邏輯上的冒險主義轉變為實際上的穩健主義。
為了實現從工具革命到決策革命的穩健過渡,有三條可行的路徑。首先是以生產工業數智化產品為主,面向集成商提供智能化工具。經過市場篩選,產品的被集成模式成為了有價值的商業模式。這一階段的核心是產品,像工業互聯網平臺、軟件、采集硬件等。關鍵是要讓工業數智化產品具備智能化基因屬性,比如平臺要有大模型能力,工業軟件集成大模型打造智能體,提升軟件內部功能的智能化水平。這樣能為集成商的交付提供產品智能化機制,為決策革命奠定基礎。
其次是整合工具系統,以交付優質結果為主,按照結果獲得收益。工具革命時代的交付模式存在問題,而決策革命強調價值交付。現在客戶更看重交付價值和結果,而不是工具本身。所以企業除了提供優質產品,還得有 “工具 +” 的能力,也就是配套工具產品的優質交付能力,包括咨詢服務、項目管理等工程專業化能力。未來,集成商將為客戶提供一套可衡量價值的服務結果,這會成為工業數智化發展的核心。
最后是融合 “產品 + 工程” 的工業智能體服務商,到那時產品開發商和集成商可能會逐漸消失。隨著市場客戶進入 “以結果定成本” 的時代,企業必須重視結果輸出和價值交付。融合了 “產品 + 工程” 能力的服務商具備決策革命時代價值交付的基因,能成為工業智能體服務商。客戶只要提出需求,工業智能體服務商就能部署企業專屬智能體并進行運營,客戶按照結果付費。具備雙向融合能力的企業將成為未來工業數智化領域的主流。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得警惕科技對產業的過度引導。當下,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等前沿行業就存在科技過度引導的問題,導致出現不切實際的客戶需求、不合理的行業趨勢等現象。這是因為政府、客戶和企業對科技充滿渴望,但又缺乏對行業現狀和未來趨勢的深入了解。我們要秉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具體領域實現落地,產生實際價值,讓從工具革命走向決策革命的道路更踏實、更可控。
未來工業企業的決策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工具革命走向決策革命是工業數智化領域從業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核心命題。上面提到的三條路徑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方向,希望能給工業數智化企業和從業者帶來幫助,推動行業穩健發展。
